寶寶到10個月左右的時候,經過扶欄的站立已能扶著床欄橫步走了,這就是寶寶學走的開始,但從扶走到自走還需要個較長的過程。那么寶寶多大可以學會走路呢?先我們要確定下幾點。
1、能自主性的握拳,并隨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腳趾;
2、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經足以支撐本身的重量;
3、已經能靈活地轉移身體各部位的重心,并懂得運用四肢,上下肢各動作的發(fā)展也已經能協(xié)調得好。
以上幾點如果寶寶能完掌握那么離立行走就不遠了。還有些關于寶寶學走路的常見誤區(qū)各位家長也應該避免
誤區(qū)1:寶寶走路晚,發(fā)育肯定有問題
只要寶寶在其他動作發(fā)育上沒有出現問題,比如他可以坐得很穩(wěn),而且爬得也很好,那么就不用擔心他在走路上會出現什么問題。
只要寶寶在16個月左右學會走路,就是正常的。
不過要提醒爸爸媽媽注意的是,如果寶寶已經18個月齡了,還沒能邁出步,去醫(yī)院檢查。
誤區(qū)2 : 學步不是越早越好
學步不是越早越好,按照目前應用廣泛的寶寶發(fā)育參考指標顯示,寶寶在10個月到14、15個月期間開始學走都屬于正常年齡范圍。
寶寶出生10個月以后,般都會有嘗試走路的強烈愿望,這是寶寶學走路的黃金時間,家長應該好好把握這個時期,幫助寶寶順利學會走路,如果過早學走路容易形成羅圈腿。
誤區(qū)3 : 直接學走不學爬
爬對寶寶來說非常重要。大多數寶寶都是由爬行慢慢過渡到站起來,再到學走路的。
而且爬行對寶寶學走路很有好處,寶寶爬的時間越長,他的平衡感和協(xié)調性就越好,在學習走路的時候就越省力。
因此,媽媽應該多鼓勵寶寶爬。
誤區(qū)4 : 不可缺少的學步神器
學步車對寶寶來說可謂是百害無利!孩子長期坐學步車,很容易引發(fā)他的感覺失調。
另外,孩子坐學步車時,他身的重量壓在雙腳上,往往是馬蹄足的形狀走,長此以往,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下肢畸形。